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德育园地疫情防控

《十五夜望月》空中课堂教学资料(董颖)

发布时间:2020-03-13 10:27 栏目:疫情防控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点击量:5737 【公开】

部编版六下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市五小    董颖

教材分析:

《十五夜望月》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秋节是其中汇聚着最瑰丽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古典文学中有很多优秀的中秋咏月诗词,语言凝练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并且带有集体情感的特点。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就为我们描绘了中秋之夜中庭美丽清冷的月色,表达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其辞约,其质朴,较适合初一学生诵读品味。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对诗歌中景物特点及情感的把握,对诗歌欣赏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学情分析:

诗歌教学对六年级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的古诗词,,但是,小学阶段的古诗学习还重在对诗歌整体的初步把握,并未涉及到鉴赏诗歌的方法指导。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限,需要老师有必要根据诗歌特点对学生读诗进行一步一步引导,一定的方法指导。

设计思路:

先由中秋的话题引入诗歌,营造学习氛围,并且强调诗歌的凝练和丰富,提醒学生专注学习。接着初读诗歌,明确本诗为七言绝句,然后在听读和跟读中整体把握诗歌。然后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诗歌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诗                    中的景象,在分享和探讨中把握景物特点,为下面的情感把握做好准备。在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注重朗读的语音语调,在朗读中加深情感的体会。在课堂尾声,教师要为学生小结本堂课中涉及的诗歌阅读的方法,并提供适合的课外诗歌,运用课堂学习的方法进行赏析练习。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歌,体会诗中描写的景色特点,感受诗歌营造的氛围,体悟诗歌抒发的情感。

2、自主探究式的通过朗读、想象、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来鉴赏诗歌。

3、通过朗读欣赏诗歌,感受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怀人情思。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景物特点的把握,氛围的感受,情感的体悟是重点。诗歌鉴赏方法是学习难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感悟文本。

2、想象法拓宽丰富文本,圈点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感来启迪思考,  

3、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古诗,搜集作者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诗人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每到中秋,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唐朝诗人王建用他的神来之笔描写了思乡怀人的情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十五夜望月》。(板题)

二、解诗题、知诗人

1、你们从诗题目中发现了什么?(中秋节)你们说一说在中秋节人们在干什么?(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2、同学们,你们了解王建吗?(课件出示诗人资料)

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

三、读诗文

1、自由读诗,扫除诗中的障碍。

2、结合注释再读古诗。(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3、再次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学生边读边画节奏。(课件出示)

四、解诗意

1、理解“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读一读这句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看到,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感受到的?

2)“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让夜显得更加宁静。)“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3)学生试着说一说这句诗描写的意境。(课件出示)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7、理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自读诗的后两句,思考诗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对比读一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对比体会“落”的好处。

A、不知秋思“落”谁家。    B、不知秋思“到”谁家。     C、不知秋思“在“谁家。

3)学生试着说。(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4)学生说一说这句诗描写的意境。(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8、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人望月怀人的心情。

三、悟诗情,品意境

  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1地白:给人予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2、诗中点明了哪些景象?(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月的景象)

3、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

4、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

5、“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课件出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四、总结学法,再读古诗

 1、课堂学习古诗的方法。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再读古诗,试着背诵。

板书设计:

                    



景: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

十五夜望月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情:人尽望   落谁家

 

 

五小六下董颖古诗《十五夜望月》.pptx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小坝利民街北嘉宝路西侧     联系邮箱:qtxdw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