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报
中卫市第三中学 语文组 第 期
读中体悟 入情入境
——中卫三中语文组过关课活动小记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落实课堂教学成果,2024年3月5日,语文组全体老师在教务处的安排下,莫微组长精心组织进行了过关听评课活动,此次活动由青年教师雍仪、尹梦瑶两位老师做课,本组教师在沈燕主任和王洁主任的带领下全体参与。
两位老师就学生实际出发,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完成了各自的教学任务。

文言文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散发着无穷魅力,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孙权劝学》《桃花源记》作为名篇,语言凝练,意蕴深远,千古流传。正是因为太过经典,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两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新的突破口,讲出亮点。
一、“读通”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中让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能理解基本内容。两位老师就各自的课程任务引导学生多角度朗读,从而读通读顺文章,读懂文意。

二、“读懂”是学习文言文的根基
文言文的学习要紧紧抓住文本本身,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要读懂文意,在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中学习。
雍仪老师精心设计,她抓住了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抓住了文言文的特点,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并以此特点夯实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

《桃花源记》语言精炼,意蕴丰富,正文仅320字就描绘出了宛如人间仙境的“世外桃源”。基于此,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就尤为重要。尹梦瑶老师在课堂中抓住文中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带领学生品读欣赏。从字里行间读出了桃花源的“静”。

三、“读透”是学习文言文的纽带
文言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情感的融合,增加阅读的宽度。情感是文章的核心之所在,也是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通过诵读的形式引领学生在“读通” “读懂”的基础上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走进作品,“读透”文本,理解文章主旨。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深深体会到,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的个性 。"江平视野阔,风正好扬帆"学无止境,教亦无涯,语文组的老师们正满怀希望积极进取,团结合作,以扎实的业务功底,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风格。

撰稿:王小荣 审核:莫微

中卫市第三中学 202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