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指出:“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九省区,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多次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次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作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推动黄河生态保护、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黄河治理史上的崭新篇章。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不断深化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认识,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
黄河国家战略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绿色发展、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的考察中,就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生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战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在青海,强调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在甘肃,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在河南,亲自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拉开了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大幕;在陕西,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在山西,提出统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和经济转型发展,使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在山东,强调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从上游三江之源的“中华水塔”到下游的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论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以黄河国家战略谋千秋大计的恢宏视野、谋永续发展的非凡智慧、谋民族复兴的强烈担当,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内在逻辑的深邃思考。
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此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度有5个涉及这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这里,从位于黄河上游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到地跨黄河两岸的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都曾亲自实地考察。
治黄专家指出,人民治黄70多年,解决了流域水利保障“有没有”的问题,实现了由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的转变;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解决流域水利保障“好不好”的问题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新方向、新要求之下,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先后出炉:202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正化为沿黄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行动,一幅转型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打开,绿色、创新与开放的底色越来越浓。
大河东流。今天,人民治黄事业正在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篇章;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和流域亿万群众一起,正在见证前所未有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