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资讯学校文章

同心县韦州中学 数字化赋能实践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31 15:55 栏目:学校文章 发布单位:同心县韦州中学 点击量:458 【公开】

互联网+在线课堂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分析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推进县级教育管理数字化赋能和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县教育局信息中心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创新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实现城乡结对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努力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推我乡村振兴。

积极相应、落实同心县2023“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利用在线在线直播技术,我校与支援学校同心县第四中学实现跨空间的数学、文综学科在线课堂。2023学年,两校互联网+在线课堂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带领着两校学生踏上了一段生动又有趣的认知旅程。

二、“互联网+在线课堂”教学新途径探索

 同心县第四中学和我校数学、文综学科教学研讨“互联网+在线课堂”教学实践探究活动为例,开展数学、文综学科在线课堂。一年多来,两校开展800余节在线互动课堂,30余次在线课堂研讨活动,我们的研究从零开始,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从形式体验慢慢走向内容深化:从各科试探式合作,到集中优势学科进行联合研究,从单向指导受授教师,到走向互动合作研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让助教老师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线课堂让优质资源共享,我们中师生走进“名师课堂”,让城乡教育零距离,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1. 两校技术对接。

两校信息技术老师积极沟通设备的使用体验、技术保障措施、日常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解决的小窍门等。

图片2.png

 2.教学设计准备。

由两校负责互联网+教育的负责人为数学教研组建立工作群,并在群内制定远程传递课堂专用群的规则。同心县第四中学马小国周旭霞周俊礼马彦忠李霞等老师将本次研修活动的教案、课件及整体活动方案在专用群中进行发布。授课老师将设计思路与两校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全体教师充分发表教学建议,参与网络集体备课。

3.异校师生在线课堂。

图片3.png

文综课、辅教牛卫红

图片4.png

数学课、辅教马月霞

4.自动录播,课后教研分析.

我校教师积极观看直播(回放)课堂,进一步充分了解高新实验学校“问题化学习”助力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围绕课堂“教学五环节落实、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化助学”三个核心词语的认识发表观点。备课教师根据参与集体备课的两校教师发表的观点,结合自身设计理念,改进教学设计,进一步凸显“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5.课后说课反思。

双方备课组长组织教师根据课堂情况,整合两校教师分别在专用群中利用直播技术发表自己的观点,产生思维碰撞。

 三、“互联网+在线课堂”的思考图片5.png

“互联网+”在线课堂不仅仅实现了区域内的课堂资源共享,提升城乡教育的在线发展,而且还实现了精准教育帮扶,为实现优质课堂异地共享的新模式提供了有效方式,为城乡教育“零距离”的宏伟蓝图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互联网+在线课堂是新生事物,也是受学生称赞的举措,互联网+义务教育在线课堂的活动开展,给农村学校的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让学生在互动课堂上共享了优质的教师资源,与城区孩子同享课堂,与城区孩子成为同班同学,提高了自信心,让乡村教师开拓视野。

1. 在线课堂的应用,助力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真正实现将信息技术落实到教学课堂中,让两校学生行思一体,学研在线,实现通过建设在线课堂的形式让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2. 教学研修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在钉钉直播技术的支持下,使两地学校教师不出校门即可全程参与课堂设计、试讲、展示、点评各个环节。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使城乡学校的教学交流成为可能,为农村学校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提供可能。

3. 教师的参与更加充分。两校教师以备课、试讲为交流起点,共同经历课堂展示,研讨专家点评,对课堂的前沿、后续充分了解,相比于传统远程课堂的交流方式,教师的参与程度更加充分。

4. 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城乡双方教师都获得了反思成长的机会。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乡教师在线课堂的备课、研修的有效策略和技术研究,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尝试设计实践性强,能加强双方教师合作,并行之有效的教学研修新样态,提供有效开展教师之间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研究操作简易、富有成效的“互联网+义务教育”教学研究模式;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构建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研究体系;改变固有的教学观、研修观,初步实现城乡学校齐发展的目标。“互联网+义务教育”拉近城乡教育,在线课堂,让我们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韦州镇     联系邮箱:3742727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