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教研活动

曹冲称象 说课稿(新)

发布时间:2022-12-21 11:32 栏目:教研活动 发布单位:贺兰县第八小学 点击量:541 【公开】

曹冲称象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爱动脑筋,想出了秤大象办法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大胆表达的品质。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主要围绕以下个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5个生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中让学生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也是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图文结合法。借助多媒体,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说话。此外,在学习重点段时,通过演示图,让学生能根据提示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自读提示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读书技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本课中应用了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如看图想象说话、按要求回答问题、重点句的朗读、逻辑思考表达、用词造句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

本篇文章的授课教学,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过。你们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曹冲。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冲聪明过人,曹操很喜欢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曹冲称象》,看看曹冲是怎样称大象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初读感知,集中识字。

1.出示阅读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集中识字

(1)生字宝宝们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们认识一下呢,试着读一读吧去掉拼音,学生开火车读。

(2)引导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对比识字区分“称”和“秤”

“称”和“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字旁,容易混淆误读。用生字组词和造句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字:

“称”字读一声,可以组词“称象、称重”。

“秤”字读四声,可以组词“大秤、秤杆”。

用这两个字造句帮助区分:造大秤(chènɡ)来称(chēnɡ)象不太容易

学习象形字“止”和形声字“根”。

出示“止”的甲骨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字,再出示“止”的字形演变,学生观察甲骨文的止像一只脚丫的形状,金文的形体更加规整美观,小篆与金文大体相同,隶变后楷书写作“止”,现在的“止”是停止的意思。

“根”这个生字宝宝是个形声字,“根”是木字旁,与树木木材有关。左边是形旁,右边是声旁。通过这种识字方法让抽象的汉字变得有趣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口溜识字。教师出示顺口溜儿歌,请学生朗读。“曹冲来称象,没有大秤量,借来一船石,还需众人帮”。这个儿歌中里有哪些生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相关生字,并对这些生字有了崭新认知。教师继续出示顺口溜“一字很猖狂,左边靠大树,右边一点压住王”。学生很快就给出答案:这个生字是“柱”。教师不断给出童谣、顺口溜,学生快速给出回应,课堂互动呈现和谐气氛。

④游戏识字“数石头”,通过趣味游戏,进一步巩固文中生字的认记,加深对文中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自由读课文。曹冲为什么要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同学们在上课前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读课文要弄懂的重要问题。要求学生轻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学生交流读书情况,教师进行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故事中有曹操、曹冲、官员们这些人物。)

3.教师引导,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一般来说,一个故事都有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起因;再就是故事发展的经过,也就是过程;最后是故事的结果。)

4.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大象是哪里来的?有哪些人去看大象?(大象是别人送给曹操的;看大象的人有曹操、曹冲和官员们。)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交流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思考: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的?学生画一画大象的样子,教师课件出示大象的各种图片,感受大象的身子像墙,腿像柱子。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到底”的意思。大屏幕上出示的这两个句子,一个没有“到底”一词,一个有“到底”一词,让学生通过自读和评价读,体会有“到底”这个词更能说明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再顺水推舟,让学生用“到底”一词说句子,以读促悟,以说促悟。

(四)观察交流,练写“称、柱、底、秤、杆”。

1.学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底”半包围结构,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得舒展。最后一笔点不能漏写。“杆”字的右半部分“干”,第一横比木字旁的横略高,第二横穿插到木字旁的点的右上方,右半部分长竖比木字旁的竖略低。

2.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教师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姿势正确,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知道了想要称大象的体重,造一杆秤是不行的,那接下来这个故事又有怎样的发展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说板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进人课堂,但是板书在教学中,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进入文本开始,我会板书课题,在讲会写字的时候我会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留下长久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把曹冲称象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县中兴路     联系邮箱:10161893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