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教研活动

字理识字

发布时间:2022-12-21 11:38 栏目:教研活动 发布单位:贺兰县第八小学 点击量:2378 【公开】

字理识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什么是字理识字

所谓字理识字是通过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拆分拼接等操作的一种识字方法这也是教育部推介的七种主要识字方法之一。学生年龄较小,对字理识字有更强接受度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讲解等方法对汉字进行拆分组合从汉字字义角度展开认知。特别是结合图示或者卡片形式展开操作,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体验识字效果更为显著。

2、字理识字的方法有哪些

1.演示法。即用动作、实物、图片、游戏等表示字理,主要用于会意字。如教“扫”字,老师手提扫把扫地的动作演示,教“尖”字,取出一枝尖尖的铅笔来理解字理;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用游戏方式来复习相关的汉字。这种方法既能巩固生字,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图解法。即用图画(如挂图、卡片、投影、简笔画、光盘等)追溯汉字的本源,主要用于象形、指示和会意字。例如,我让学生用字卡拼组生字或用图画表示生字。学生用三个“人”拼成了众”,自然而然知道了人多为众;学生用两个“木”拼成了“林”,知道许多树木组成“林”;再用三个“木”拼成“森”,就明白了“森林”比“树林”的树还要多的意思。在拼组之中,学生轻松地体会出了字义。这样不仅让学生领会了字义,更领会了文字的巧妙创意 。

3.联想法。即引导学生根据字形进行字理联想,以加深对汉字音、形、义关系的理解。主要用于象形字、会意字。如教“兔”字,这多像一只长耳朵、侧立的兔子,“口”像兔子的身体,“、”就像兔子的短尾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有趣味,孩子们都很乐意动一番脑筋去参与联想。

4.比较法。即把字形大体相同,但有一两笔不同的字放在一起比较。怎样比较才能有效呢?比较要有条件,它依赖于学生对比较的两个字中其中一个一定要掌握,在比较中特别要强调不同点。如当学生巩固了“子”字后,再与“了”字比较时,可告诉学生:“子”上的橫就像一个孩子的腰带。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们就能举一反三地会认很多字。

3、字理识字的应用

1.用图画多媒体,学习象形字

象形,是最早的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通过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学习象形字时,应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再展示古人记录时画的图案,最后展示如何演变成现在这种字形的过程。在本课《曹冲称象》的识字环节中,通过出示“止”的甲骨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字,再出示“止”的字形演变。如:教学“瓜”字时,难点是字形,孩子都吃过瓜,因此,瓜的意思不是难点。我们依据瓜的字理图,金文“瓜”字,像藤蔓分叉处悬结一瓜的形状。由于瓜的形状不易辨认,所以为了表示“瓜”,就连带把瓜蔓也画了出来。再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识字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识字动画在这段动画中,针对教材中的几个生字进行拆分组合讲解。如“灰、脑袋、塘龟、阿姨、哇”等。学生在观看动画时逐渐明白了这些汉字的构成特点。在媒体展示之后,教师让学生对相关汉字特征进行模仿讲解学生有观看经历自然能够给出积极回应。有学生说这“灰上面形状像灶台,下面是一个“火”字等火烧尽了就剩下灰了。教师对学生解读情况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汉字拆分组合操作以动画形式展示其操作形式灵动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

2.析字义,巧解会意字

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会意字的音、形、义是由构件的组合关系来体现的,这就决定了它结构的可分性。因此,教师应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教会意字:先让学生初步感知会意字的音、形、义;再将会意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读音和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连缀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会意字在音或义上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会意字。

3.借偏旁,活学形声字

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形声字约占70%。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这些组合规律,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音和义。于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导学生发现表音的声旁和表意的形旁,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同字族的新字,触类旁通,从而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例如《曹冲称象》一课中出现了“根”字,“根”是个形声字,是木字旁,与树木木材有关。左边是形旁,右边是声旁。通过这种识字方法让抽象的汉字变得有趣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字理识字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只是这一方法中的冰山一角,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教师在字理识字这一领域中继续探索、学习。


上一篇 : 第一学段课标变化| 下一篇 : 童谣识字法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县中兴路     联系邮箱:10161893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