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案】

发布时间: 2022-11-30 16:10 作者: 丁少军 浏览量: 167 【公开】


4.小数与单位换算

第1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例1,完成P49上方“做一做”,P5051“练习十二”第1、6、9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改写。

2.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能正确地通过小数点的移动进行单位换算。

3.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数据的换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单位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提问。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都学过哪些关于小数的知识?

学情预设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

2.课件出示教科书P48的主题图。请你按照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师:在排队之前,先需要把这些数据转换成相同的计量单位,这节课咱们一起来研究小数与单位换算。[板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1)]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前面有关小数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设“去比较单位名称不同的数的大小”的情境,引发问题冲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单位换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1。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进行比较,重点应放在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上,让学生体会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的必要性。
想一想,试一试,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预设1:80cm=m=0.80m=0.8m。

预设2:1m=100cm,80cm=(80÷100)m=0.8m。

预设3:把80缩小到它的,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80,0.80m就是0.8m。

鼓励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不同方法,沟通方法间的关系,理解其本质上的相同之处。

教师板书:80cm=0.80m=0.8m

2.课件出示习题。

师:观察以上四题,看看它们都是将什么样的单位换算成什么样的单位?再动手做一做。

学情预设它们都是将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47dm=4.7m

1250g=1.25kg

50cm2=0.5dm2

900kg=0.9t

师小结: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板书: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

设计意图在初步探索将低级单位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名数环节时,有意放慢脚步,让学生充分交流、观察、寻求相同点,发现规律,总结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积累经验。

3.课件出示教科书P48“想一想”。

(1)学生独立探究。

(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学情预设将45cm换算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再加上1m,即45÷100+1=1.45。

板书:1m45cm=1m+0.45m=1.45m

(3)师: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换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有了第一环节的基础,这里虽然是复名数换算,但学生也能很快观察到1m45cm由两部分构成,1m不变,45cm换算成米。

板书:45cm45÷100=0.45(m)

师小结:把含有低级单位的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变,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这里,用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本环节重在充分让学生经历换算的过程,自主总结概括出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方法,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
转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通过寻找两种换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归纳方法,体验独立探究和思考的乐趣。

4.师:现在你能将这四个人的身高进行排队了吗?

【学情预设】1m45cm>1.32m>0.95m>80cm

三、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1.教科书P49上方“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学生汇报,如果说法是错的,说明错在哪里。

3.教科书P50“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改写方法。

4.教科书P51“练习十二”第6题。

(1)学生大声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例题的经验,能很快地正确排序。

5.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最后一题有同学解答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3760m中有3个1000m,就是3km,还余760m,所以3760m=3km760m。

设计意图提供不同类型的单位换算,通过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把学生隐性的思维外显,达到对不同类型换算方法的灵活应用,熟练掌握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你在这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后练习

完成教科书P51“练习十二”第9题。

板书设计

 

 

 

教学笔记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的内容时,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虽然能理解用除以进率的方法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但由于对各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很熟悉,对怎样移动小数点不够熟练,所以错误率比较高,尤其是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时候,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对应课时作业P29、三、四、六题。

二、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40kg=(       )t30dm2=(       )m2

2450m=(       )km3600g=(       )kg

23t45kg=(       )t3m4cm=(       )m

2kg165g=(       )kg

三、按要求改写数据。

1.宇宙飞船每秒可运行11km400m。

11km400m=(        )km

2.男子跳高的世界纪录是2m45cm。

2m45cm=(        )m

3.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长6078m。

6078m=(        )km

4.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全长约5370cm,起飞质量约849000kg。

5370cm=(        )m         849000kg=(        )t

六、教室里的课桌长90cm,宽50cm。如果课桌的长不变,宽延长20cm,那么延长后课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参考答案

二、0.64  0.3  2.45  3.6  23.045  3.04  2.165

三、1.11.4  2.2.45  3.6.078  4.53.7 849

四、

教学笔记

 


六、50+20=70(cm)

90×70=6300(cm2)

6300cm2=63dm2

6300cm2=0.63m2


 

 

 

 

 

 

 

 

 

 

 

 

 

 

 

 

 

 

 

 

 

 

 

 

 

 

 

 

 

 

 

 

 

 

 

 

 

 

 

教学笔记

 

1

 

分享到: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